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老爸單騎跑羅馬


 *羅馬公路挑戰成功,老爸得意的呢。

 我跟小嚴本來約上禮拜六騎羅馬公路,這個消息輾轉傳到了老爸耳裡,但他只接收到一半的資訊,只知道「那天要騎羅馬公路」跟「我跟小嚴九點多會回到家」,卻不知道我跟小嚴後來打算下午看天氣情況再決定要不要去。所以他一大早,大概六點左右,就自己先偷跑。

 當天早上八點多,我拖著沉重的雙腿從大棟山才回到家,就接到老爸的來電,他超興奮的對我說他現在已經到金鳥樂園了,問我們什麼時候會出發。我以無力的聲音回答他說「我.腳.超.酸.的,我.今.天.不.想.再.騎.車.了...。」我以為在他知道我不去羅馬公路之後,會在金鳥樂園休息後就打道回府,沒想到當我開車回到關西,老媽告訴我說「你爸剛剛打電話回來,說他現在進退不得,不管往前或往回都是爬坡,需要支援車支援!」這個老爸跟我一個樣,我第一次騎羅馬公路的時候,在爬坡爬到昏頭時,一看到下坡就興奮地不顧一切往下衝,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

 等我弟回來之後,我們就開著我的幸福Savrin支援車出發救援,這時老爸已經到了羅馬公路最後的兩公里處,我跟他說明了接下來的路況,就是一路下滑,只剩下角板山前的一個大爬坡,也叮囑他下坡要慢慢騎,不要衝太快。因為老爸只剩下一個爬坡要爬,也跟他確定了他有做好水份和熱量的補給,我也就不再那麼操心,就繞了一下路帶老媽去看看我之前常去騎的童話世界路線。


 *左衛門跟老媽子在童話世界收費站觀景點

 「這個坡怎麼這麼陡這麼長~」路上接到老爸來電抱怨了一番。
 「慢慢騎,那個坡本來就不好爬,爬到上面看到萊爾富就可以吃東西休息了。」我給他鼓勵一下。

 我們後來跟老爸在復興鄉角板山行館會合,再走羅馬公路回關西吃頂港有名聲、下港最出名的東安牛肉麵。愛逞強的老爸說「要不是你們說要在角板山吃午餐,我就不會在那裡等你們,等你們的時間我早就騎完嚕。」


--
 今天還蠻神奇的,我們在車上聊天的時候,才聊到說我騙一個車友SGC說小嚴的新車要二十幾萬,花這麼多錢無非是為了一次到頂省去以後升級的麻煩和騎出門很拉風,她還真的信了之類的話,這時遠遠的看到一個女車友和一個帥哥車友,等接近時仔細一看,那個女車友竟然是SGC!!

 只有這一件事還不算是神奇,在車上我還跟他們說「有一個爬坡女王,爬坡超厲害的,身材卻很嬌小,比Daisy還要小一點」結果在羅馬公路上...「那個女生該不會是...哇!就是我剛剛跟你們說的爬坡女王李伯芳。」

 無三不成禮,在出羅馬公路時,我看到猛男在便利商店前面,就跟他們說那個男生是鮪魚車隊的,鮪魚車隊有個女生很有名,叫"娃娃"。結果在我們吃完牛肉麵後到冰店要買超好吃的綿綿冰當飯後甜點,娃娃就出現在我眼前...!。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肌耐力

 運動生理學是醫學教育中較弱的一環,而自從我開始騎車之後,為了讓自己能夠有效率的進步和突破瓶頸,就會上網搜尋資料,當我知道的越多,我越覺得運動生理學實在是一個很實用的學問。

 肌耐力係依據肌肉運動的反覆或持續的次數、距離和時間來計算工作量。易言之,肌耐力係指一定時間的肌肉工作量或未達到疲勞以前的最大工作量(教育部體育大辭典,民73)。

 爬坡很著重肌耐力,在我印象中有幾次重踩之後腳酸軟的經驗,第一次是騎東眼山,第二次是接天宮賽前陪騎,那時候還很納悶為什麼會這樣,還以為是心跳爆掉之後的後遺症,直到最近為了要增加肌力查了一些資料才確實的瞭解到自己的弱點就是肌耐力不足,那些症狀就是肌耐力不足的後果,而昨天的東和巷體驗更證實了這一點。

 肌耐力之影響因素
  一、肌力影響肌耐力:中西光雄等人發現靜態肌耐力與肌力間之相關係數為0.584,動態肌耐力與肌力間之相關係數為0.653,皆達.01顯著水準(松井秀治,1978)。是故,肌力訓練乃為肌耐力訓練方法之一
  二、耐力影響肌耐力:豬飼道兼與田口貞善之實驗結果顯示,肌耐力之反覆次數與攝氧量間之相關係數為0.766,達.001顯著水準(松井秀冶,1978)。是故,耐力訓練為肌耐力訓練的方式之一

 這些資料證明了現在努力的方向是對的,鍛練肌力的同時能夠增加肌耐力。而最方便有效的訓練肌力的方法是等張訓練:

 最適當的肌肉等張訓練內容為:強度在3-9RM、每次3組(set)訓練、每週3-5天。低反覆高負荷的重量訓練主要在訓練肌力,高反覆低負荷的重量 訓練主要在訓練肌耐力。不過,肌耐力訓練時,亦須考慮漸增負荷的原則,否則肌耐力的進步仍然有限。同時也必須瞭解到,只要進行重量訓練,不管訓練的方式為何,肌力與肌耐力皆會有所進步,只是程度上會有差異,但是,高強度低反覆的重量訓練比較容易同時增加肌力與肌耐力,高次數低強度的訓練計劃,則需要較長的 訓練時間。(from 運動生理學網站)

 光只是靠單腳蹲站來訓練肌力,沒辦法訓練到所有騎單車會用到的肌肉,所以還需要在騎車時加重齒比來訓練肌耐力。在這過程中酸痛是難免的,加油吧,左衛門。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大棟山─夭壽陡的東和巷


 *自大棟山大榕樹處遠眺.

 昨天下午天空就開始在飄雨,因為擔心山上樹蔭下的道路未乾,加上明天晨騎團的行程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大棟山,只好取消原來早上的羅馬公路行程,改成大棟山之行。

 晨騎團約5:00在早餐店集合,5:30分從早餐店出發走長壽路,再轉進大棟山。因為我不想這麼早起,就跟往常一樣5:00起床,抓個時間在5:20出門,我在巨蛋撿到迷路的SHP大哥,然後我們坐在長壽路上某處等著大隊人馬出現。等了一些時間,大隊人馬沒個影,反而是Pucca宏哥出現了。他說他睡過頭沒去早餐店,還說其他人不會走這條路去大棟山,還好有碰到他,不然等個半天也不會有人出現,由於我不認識路,Pucca宏哥就帶我們往大棟山去。



 我久仰大棟山的大名,大家給它的形容詞不外乎"很陡"、"非常陡"、"不是人爬的"之類的。所以我懷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小心奕奕的踩踏著,保持心跳在180以下,留些餘力以便應付隨時會出現以及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陡坡。就在我情緒正激昂的時候,Pucca宏哥停了下來,告訴我說「到了」,我們已經到了405高地前的三岔路口,也就是晨騎團今天的目的地。原來這段路就只有在忠恕道院前後的坡比較陡,過了之後就還好。

 「剛剛那個坡還不是最陡的」「反正他們還沒到,我帶你去騎東和巷,我們上來他們說不定還沒到勒」Pucca宏哥這麼說。



 在下滑的時候我就知道不妙了,這坡度陡到我幾乎煞不住,而這時碼錶上的坡度欄跳出一個又一個讓我心驚膽跳的數據「25」、「26」、...「30」!!

 滑到路口時,我已經完全不覺得我可以騎完,只能咬牙硬騎,能騎多少是多少。



 這一路,我坐著踩能踩得動的坡就坐著踩,坐著踩不動的坡就站起來抽車,但這坡度陡到我要把身子立直,把重心往前到大腿都快碰到了把手,除了用身體的重量來壓踏板外,大腿還需要用力踩才有辦法維持能讓車子保持平衡的速度。所以大腿越騎越酸,在2.1km處我大腿終於酸到受不了,落了地,等pucca宏哥追上來後,我想要上車再騎,卻踩沒幾下就又不行了。 :(

 牽到2.3km處有一個岔路,Pucca宏哥想說再牽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帶我繞路去看風景,中間又因為碾過小石頭造成衝擊性爆胎顧路邊,感謝Pucca宏哥幫我換胎打氣。在換胎中,晨騎團出現了,就跟他們去大榕樹拍照,留下了這張「勇士們」的照片(Barry攝)。



 我算了一下,東和巷還有六百公尺的陡坡還沒有征服,等肌耐力提升後再來挑戰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