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跑步】2011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我的初馬

 除了上一篇說的那些,跑全馬還需要注意「磨擦」的問題,除了常見的胯下「燒檔」,乳頭磨破皮也不少見,這跟衣服材質以及「個人體質」有關係,需要平常練長跑的時候測試一下,我去年富邦馬拉松半馬穿了一件材質較粗的Asics短袖排汗衫,跑完也是有點刺痛感,刺痛算是輕微的症狀,我還曾看過有人胸前兩道血痕染紅了白色的背心...。所以我這次選擇穿著料好實在的大桃園小惡鐵背心,另一個考量也是因為它後面有個小口袋,可以裝我的「好羊羹」。

 讓我們進入正題,比賽前一天下午好心的正哥載我們風塵僕僕地從桃園殺到花蓮,賽前的飲食控制早已被我拋在腦後-蘇澳烤魷魚絲、東澳建華冰店吃冰、海埔蚵仔煎、包心粉圓、楊子萱愛玉、公正包子...,整個亂吃一通。夜晚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對於未曾謀面的「撞牆期」的恐懼以及對自己肌耐力的心虛,不斷地在我的腦袋裡轟炸,直到後來我也不知道究竟我是睡著了還是被炸昏了,不省人事。

 

 

 比賽當天是個豔陽高照的好天氣,然而這種好天氣對於跑者來說卻是個考驗。比賽在7點鐘開始,一如往年,起跑前牌樓這裡擠滿人山人海,今年全馬加半馬7500個名額在開放報名不到三天的時間就額滿截止,此時站在我身旁的就是這群狂熱份子。鳴槍起跑後,我們在主持人的老梗「台北來的在哪裡?」「喔~」(舉手)「桃園來的在哪裡?」「喔~」(舉手的還是同一群人)中慢慢向前推進,在7點3分時通過起點,開始了我人生第一場全程馬拉松。

 起跑前Daisy問我說要不要先熱一下身,「傻瓜!我的體力才不要消耗在賽前熱身上面,體力要用在刀口上,起跑後再慢慢跑熱身就好。」出發後我按照計畫慢慢地跑著當做熱身,這時候陽光已經蠻強的,即使是慢慢地跑,汗卻老實不客氣地冒著。第1個5分鐘,我只跑了7百公尺多,第2個5分鐘跑了8百多公尺,我的打算是每5分鐘跑9百公尺出頭,這樣的均速就會在11km/h左右,但是在第3個5分鐘我的盤算就破功了,因為"耳‧機‧掛‧點‧了‧‧‧",說實在的,藍牙運動耳機在網路上的評價普遍不是很好,雖然標榜防汗,卻還是容易當機,Motorola是這樣,Nokia也沒例外,我把麥克風的孔用膠帶封起來也是一樣,不堪(汗)一流,要入手的朋友請三思。

 沒有了耳機提示目前里程和速度,我只好照著平時練習時的綠區強度來跑,到亞泥折返回起點的這段平路我跑的真的很慢,6.2公里花了我35分43秒,均速只有10.4 km/h,跟去年差不多的速度,可是今年要多跑一倍的距離,雖然龜速但我還能接受。

 
 *自亞泥折返回到出發點

 入山後我持續慢慢地往前推進,碰到補給站就停下來喝個兩杯,有海綿就往身上擠,因為去回程都在同一條路上,所以設立在對向供回程使用的補給站我們也能使用,每站必停的我竟然喝得有點脹。 XD

 我在1小時20分通過了半馬的折返點,比去年快了2分鐘,再往前是全新的體驗,我有點興奮又有點緊張。

 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比賽前一天才發生落石砸中馬來西亞遊客的事件,顧及跑者的安全,大會貼心地在每個易落石的地段安排了工作人員嚴密監控山上的落石,「真的有落石的話,來得及逃跑嗎?」我身旁的跑者跟我有著同樣的疑問,工作人員回答他說「坍方前通常會先有小石頭掉下來。」。為了表達對他們的謝意,我微笑跟他們說聲「謝謝」

 超過半馬折返點的景色跟前半段截然不同,而且路線還是直接親近燕子口的觀景步道呢,如果大老遠跑來花蓮只跑個半馬實在是太可惜了(正哥,明年記得要報名全馬啊!)。我在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為當初開墾這條路線流下汗水甚至犧牲生命的榮民伯伯們感到不捨()。

 原本跟我差不多速度的跑者在逐漸出現的爬坡路段慢了下來,在超過他們的時候還聽見他們沉重的喘氣聲,而我仍然遊刃有餘的用鼻子平順地呼吸著,這讓我覺得很納悶,我這兩個月都沒練什麼爬坡,而爬坡居然變成我的強項?!

 再往上沒多久,幾個黑人選手在前導機車的帶領下風也似的迎面而來,他們飛快的速度並不讓我意外,比較讓我訝異的是他們的喘氣聲,一方面是『原來他們也會喘啊?』感到小小安慰,另一方面則是『難不成他們整場比賽都是維持這樣的強度?』感到佩服,這強度應該超過了乳酸閾值,能夠撐到2個多小時真的很厲害。

 我在2小時22分通過天祥的折返點,從溪畔半馬折返點到這裡是10.05公里,這段爬坡不算慢,均速還維持有9.8km/h,腳的狀況也還不錯,我在這裡稍微調整了呼吸舒緩肌肉,告訴自己再來就是下坡路段,沒問題的,我可以完成這場比賽。

 

 
 *攝於綠水。by 《漫客三國》

 
 *攝於綠水後. by 《老貓》

 折返之後專注在下坡步伐的我被突如其來的「左左!加油!」給驚嚇到,原來是桃園的跑友阿助,他已經連續參加了好幾個禮拜的馬拉松比賽,還一場比一場快,真是驚人的耐力。他的加油聲讓我醒了過來,提醒我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奮鬥,還有這麼多朋友也在努力著。於是,接下來的路程我掃描著對向賣力爬坡的跑者,幫我認得出來的朋友們加油打氣。

 慢慢地,時間超過了3小時,里程也超過30公里,撞牆期那種身體沉重舉步維艱,心裡不想繼續跑下去,開始思索人生道理的情形始終沒有發生。只有在接近溪畔隧道時右大腿有點緊繃,伴隨著肌肉束不安分的小跳動,我以為它快要抽筋了,就變換跑步姿勢為藍區的小碎步跑法讓大腿肌肉稍事休息。後來在補給站停下來喝水的時候我用手鎚了一下大腿,還好,沒有疲乏的感覺,是我想太多。吞了顆鹽巴膠囊後,我繼續跨步向前。

 最後回到半馬折返點,距離終點7.3公里,我的手機因為一直開啟著藍牙沒電了,我估計是3小時20分左右,也聽到前面有兩個前輩跑友對話說,剩下7公里,還有40分鐘,跑進4小時應該沒問題。最後這段路我去年跑得很辛苦,今年覺得時間流逝快了不少,儘管砂卡噹隧道還是一樣讓人覺得鬼打牆...。

 

 

 

 終點前正哥和我親愛的Daisy在路旁很興奮的替我打氣歡呼,我振臂一呼,衝刺進入終點。頭上的計時是4:00:21,大會以鳴槍時間計算是3:59:32,若扣掉自己出發的延誤時間應該是3:57左右,如我所願的跑進了4小時內!!真是高興!!

 
 *一臉疲憊,但是完成了這艱難的挑戰,一切都值得了。

 
 *Daisy今年的半馬也有進步,時間是2小時20分左右。

 
 *全馬總排名273/1905 (14.3%),分組排名70/549 (12.75%),達到高標的水準,真是開心。

 

 

--
 今年跑完步沒有前兩次比賽完會有的ITBFS症狀,上下樓梯也都不會軟腳,看來我找到了可以持久跑步的姿勢-抬大腿,就像東哥說的,使用核心肌群來跑步,又快又持久。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跑步】初馬賽前準備-初馬照書養

 東哥在很早之前就一直慫恿我挑戰全程馬拉松比賽,我用實力不夠來婉拒他,他答說「跑全馬不需要實力,需要的是一股傻勁。」,「你看我傻嗎?嘿嘿,我精得跟猴一樣!」我記得我當初是這樣回應他的,但是也許我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聰明,在大家半哄半騙半推半就之下("跑全馬比較划算,多兩百元可以多跑21公里";"全馬風景超棒的";"你看大家都報全馬,連江董也報名了"(結果他因為事業太忙分身乏術找人代跑,依我看他早早就沒在練跑,應該是早有預謀...)...),我竟然就簽下去了,2011太魯閣峽谷馬拉松的全馬組。


 既然報了,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距離比賽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翻出去年讓我跑出半馬1:47的miCoach大神來抱佛腳,我設定的完賽目標是4小時,每週跑步次數是4次,長跑日是星期4,把這些參數輸入完畢之後跑出一個建議課表,我就這樣照表操課。這兩個月執行下來,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有二:

 首先是對於運動強度的掌握,miCoach的訓練強度從輕鬆到困難分成藍綠黃紅4區,藍區是熱身以及緩和的強度,對我來說是腿不要跨出去,腳的著地點在身體正下方,輕輕點地即可;綠區的強度稍微高一點,這樣的強度在足夠的補給下可以持續運動很長一段時間,像LSD就是用這個速度跑個2-3個小時,對我來說呢,是大腿輕輕往前抬,腳著地的時候不要往後出力,只要順順地完成重心的移動即可,這樣的強度對我來說還不需要張口呼吸,用鼻子一吸一吐即可;黃區則是腳著地的時候需要往後用力,這時候我需要張口呼吸來喘氣,最多可以維持30分鐘左右;至於紅區,就是衝刺,整個訓練計畫只有一天需要衝到紅區,也只要維持25秒即可。熟悉這些運動強度後,我對於不同跑法的持續時間變得更有概念,不會亂亂衝衝到自己喘到爆掉。目前以綠區的強度跑三民公園1圈(760m)大概是4分鐘左右,均速是11.4km/h。

 另一個收穫是長跑的補給,我的長跑訓練是在社區健身房的跑步機上進行,因為是在原地跑,所以可以很精準的按照前一篇文章《長跑的水分和燃料的補給策略》來做補給,我的作法是每20分鐘喝一兩口水,每40分鐘下來吃個食物,順便把家裡的一些零食喜餅蛋糕給清掉,至於鈉離子的補給,我試過在水裡加鹽巴...太鹹、運動飲料...太貴還要出去買很麻煩、自製的鹽巴膠囊...不錯,每小時吃一顆,後來試看看不吃它也沒有什麼異狀,也就很少吃鹽巴。前兩次跑長跑訓練比較累,也許是沒耐心,也許真的是長時間耐力不足,也或許是還沒掌握自己跑步節奏的關係,跑著跑著總覺得很煩燥,甚至最後30分鐘還降了些速度。後來則慢慢適應這樣的訓練,我邊跑邊看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學到了不少,尤其是《看穿讀心術》這個單元真是妙,那個心靈感應大師Keith Barry實在是太神了!!


 在報名全馬之後我查了一下網路看大家的經驗分享,有一段是這樣說的:『聽了許多前輩說經驗,他們認為要跑全馬的話,一個月跑的量加總起來要超過三百公里比較好,有的前輩認為在參加全馬之前,至少要自我練習三十公里,起碼兩次。』我這兩個月的里程數大概都在277公里左右,比7月和8月的月里程150公里要多了快1倍,但是其中大概有接近一半的里程都是在跑步機上賺來的,而且愛偷懶的我把坡度設定為0,一般來說,在跑步機上跑步比實際路跑要輕鬆,更何況太魯閣馬拉松需要爬坡,我蠻害怕到時候會肌耐力不足。至於自我練習30公里,我也是在跑步機上度過,做這樣的訓練是為了事先體驗跑馬拉松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撞牆期",但是我跑的這幾次它也沒有來找我,我心裡實在驚驚。


 該做的訓練都照表操課完畢,器材和補給品的賽前準備我是這樣計畫的:正規馬拉松賽每5公里會有1個補給站,依我設定的跑步速度大約是每28分鐘會經過一個補給站,我打算每個補給站都要停下來喝水,每2個補給站吃食物,雖然大會應該會準備食物,為了以防萬一,我還是帶了3個運動良伴-登登!義美小羊羹!每2個補給站吃1個羊羹,若是補給站有食物就吃補給站的,補充鈉離子的部分則靠3顆自製鹽巴膠囊。器材部分呢,我一樣是帶iPhone with miCoach程式,為了怕下雨或是擠海綿降溫的時候弄濕iPhone,我的如易算盤是用保鮮袋把iPhone包好再放入臂帶,耳機則是使用Nokia的藍牙防汗運動耳機,這樣應該就萬無一失了。


 結果代誌是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