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游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游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游泳】遇到瓶頸嚕

 
 這是最近的進度,大概是11下游完15公尺,勉強10下可以游完。

 
 
 承蒙《鐵人三項》作者徐國峰的稱讚說水面上動作已經不錯,我想很大的問題是出在水面下,我覺得問題在於抓水和推水上面,從影片看起來,我的划手動作很虛,感覺沒抓到什麼水,自然推進的力道就不足。嗯...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游泳】怎樣才能增加划距?

 划距是評估游泳效率的指標,它指的是一次划手可以前進多少距離,划距如果越長,同樣距離所需要划手的次數就越少,而划手的次數減少,就不容易累。當然,也不能每划完一次就不動只靠腳打水。PTT游泳板上有鄉民曾經詢問過大家25公尺的划手次數是多少?大多數人的回答是16下,換算成我們社區游泳池15公尺長度,差不多是9-10下。

 而我這幾次游泳的划手數還是在12下左右,當我在納悶要怎樣才能划得比較遠的時候,Daisy又來打擊我的信心...。

 
 她緩緩的左右交替著伸出手臂,也只要13-14下就游完了這15公尺...。怎麼會這樣呢?我明明刺矛轉肩抓水的動作都做了啊?怎麼每次前進的距離卻還是這麼的短?讓我好好的思考一下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關鍵問題我沒注意到...。



 同場加映我在逃避十幾年後的第一次自由式:
 

 這是巴里島蜜月旅行時,住宿的Kayumanis Ubud Villa裡頭的私人游泳池,這非常非常不帥氣的自由式激起了我想要把自由式給練好的決心...(怒)。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游泳】轉肩後的左左魚式自由式


 今天游泳時加進轉肩的動作,可以明顯感受到身體變得比較穩定,頭部也不再上下浮動;身體穩定的好處是前進的水阻變小,可以滑得比較遠,同樣距離划手次數少了有3-4下。

 《輕鬆有效的魚式游泳》作者的教學理論與一般我們學游泳的觀念有個地方很不一樣,我們常被教導說「啊你就游嘛,一直游一直游,游到累的時候自然就會找到最省力的游法。」,他則是要我們注意力集中去做好每個分解動作,把分解動作反覆做到變成反射動作,因為人體本來就不是設計來在水中游泳的,一直游只會養成壞習慣。

 所以我打算聽老師的話,先練好分解動作,不要管速度,減少全泳的比例,全泳只是拿來驗證每個分解動作在游泳中是如何幫助你前進。今天我發現我右側側泳滑水前進的速度比左側側泳要來得慢,還需要調整姿勢;水下換手滑水還不穩定;拉鍊手還沒練好;同時也練習二拍打水,但在水下換手滑水時用不太出來二拍打水,水上換手似乎比較容易用出二拍打水。我累了,聽老師的話下次再練吧。 :P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游泳】要轉肩不要昇龍拳

 車友(現在也是泳友了)玲瓏借給我《輕鬆有效的魚式游泳》這本書,我讀了一下,裡頭的文字敘述補足了教學影片中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裡頭寫的東西有些印證了我這陣子游泳的心得,有些則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滑水的姿勢:側躺在地板上,靠近地面那側的手臂沿著肩膀向前伸,手心向下,雙腿略交叉成一斜角,幫助平衡。記得下列動作:(1)鼻尖朝向地板;(2)下巴側面碰觸肩膀;(3)手臂沿著「跑道」邊線伸長,而不是「跑道」中間;(4)另一隻手置於身側,手掌位置好像放在牛仔褲的口袋裡。

 教學影片說側泳滑水要保持Long Straight的身型,所以我把手用力往前延伸,像是昇龍拳那樣,讓身體側邊成為「長」「直」的狀態。我看著(2)下巴側面碰觸肩膀這句話發了一下呆,我游了這麼久,下巴和肩膀的感情一直都不是很好,沒有碰在一起過耶...。於是我讓他們兩個試著相處一下...,『嗯,原來側泳滑水是這樣子的。』接著我試了幾次划手的動作,在手臂往前延伸的同時,讓肩膀往下巴靠。靠!...近下巴這個動作原來就是轉肩的動作!在左右交替的過程中,我發現身體的軸心始終維持一直線,我像是被竹籤從屁股插進頭頂穿出的烤人肉串,左右翻滾著。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要保持「直」的,原來是身體中軸啊!

 
 影片中側泳滑水姿勢,保持Straight的是身體中軸。

 
 而我游自由式的時候以為是身體的側邊要保持Long Straight的姿勢,於是身體中軸(以紅色虛線標示)扭曲變形。

 
 這個就更清楚了,像在水裡打昇龍拳。 ^^"






   
 *以很醜陋的示意圖來說,正確的左右側泳交替應該是像圖說那樣軸心不動,身體轉動。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游泳】胖胖教練現場指導


 今日特別邀請到專業的胖胖教練來社區指導自由式,專業的他帶了個防水相機幫忙拍攝我游泳的動作,他不僅水上拍、水下拍、正面拍、側面拍、換氣拍、不換氣拍,最後還來個兩人同時游的比較拍。他指出我一些問題:

 1.手出水面的時候要放鬆,不僅前臂要放鬆,連手掌都要放鬆,並且不要抬得太高,可以試著讓指尖稍稍碰到水面往前帶。
 2.游著游著下半身會下沉,游的時候要挺腰來改善下半身下沉的情形。
 3.右手抓水的動作要改進,左手抓水還不錯。
 4.我們的目標不是參加短距離競速,要以游得久為目標,改善自己游泳的效率。

 

 我回家後仔細觀看影片,發現左右手入水的深度不同,右手入水較深,造成右手下水的時候頭會整個沉下去,而左手較淺的入水時頭就不會沉得那麼深,會露出個頭頂,哪個深度是對的呢?經過我仔細研究教學影片及TI教練示範影片後,我打算先試試看左手的深度。說不定右手的抓水動作也會一併改善。 ^_^

 游完泳後我們跑跑步機,胖胖跑步是內旋不足(Under-Pronation),但是他穿的鞋子是為了輕度內旋所設計的Wave Tempest,所以他跑起步來會覺得很不順,感覺都是腳的外側接觸地面,他有一次索性脫掉鞋子跑步,結果反而舒服多了。建議他買Cushion系列的慢跑鞋試試。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漸漸趕上蛙式的自由式

 最近游自由式遇到瓶頸,這時我想起噗友Allan曾經提到的魚式游泳(Total Immersion),這是個創新的游泳訓練法,它靠著減少水的阻力來提高游泳的效率,以及利用身體重心的轉移來做為前進的動力,如此可以游得更省力也不容易累。詳細的介紹可以看博客來的"輕鬆有效的魚式游泳"。它的教學影片拍的很好,訓練課程的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先由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漂浮開始學習,學習過程中可以隨時轉為漂浮狀態來呼吸空氣和休息,接著教你如何做出低阻力的姿勢-側身加上單手伸展並保持平衡,然後利用身體重心的轉移來前進,最後加入手部的動作,至於大家最害怕也最難學的換氣,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就學會了。

 我現在的自由式還不是很標準的魚式游泳自由式,但是在仔細瞭解它每個訓練課程所要表達的意思之後,我修正了原來的動作,速度也變快了一些,快跟我的蛙式差不多速度,游起來也輕鬆許多。

 

 這影片是在正哥家社區游泳池拍的,前一天初次感受到自己的自由式有進步,隔天才下水就趕緊錄了這段影片,我回家上傳電腦才發現過度興奮的我的動作整個變形,水面上的動作跟上次的影片幾乎一樣,看不出來有魚式游泳的樣子,只帶有點魚式游泳的精神...。 Orz

 我做了哪些修改呢?大概是換臂的時機,入水的位置,專注在手臂的伸展而非拉水和推水的動作,以及身體的轉動(心虛)。

 
 輕鬆蛙式,兩者的速度越來越接近了,雖然還是很慢。 ^^"


 再來就是長泳的練習,練習總要有個目標來努力,我把2010桃園鐵人三項的游泳項目做了個統計,完賽的1300人中,1500公尺游泳的成績落在35-36分鐘的人數最多,有94人之多,我就以這個時間為目標努力吧。 ^_^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歪七扭八的左左自由式



 Daisy上完肚皮舞課幫我錄的影片, 游了近一個小時的我已經精疲力竭划不太動, 但是游泳高手胖胖說這個時候是看泳姿最好的時候, 他看完影片後表示:

1.右手抬太高.
2.右手會等左手, 左手不會等右手, 造成怪異的節奏.
3.頭只要左右轉, 不要上下動. 頭在沒換氣時還是要露出水面.
4.划水的時候, 左手超過身體中心線.
5.手推水的時候 有些時候沒有推完全程, 要推到姆指碰到大腿.

 看了影片我覺得有點灰心, 怎麼會游得這麼醜, 感謝胖胖教練告訴我要改進的地方, 我會繼續努力的.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游泳-自學自由式

 我的游泳是國中時候老爸教我的,他說他以前在金門當兵時是精實的蛙人部隊。在吃了無數次的水之後,我從他那裡學到了顧名思義我認為蛙人部隊最強的蛙式。我高中讀的是新竹中學,游泳是必修技能,游泳課我們分成三組,不會游的戴紅帽,會游泳但是游50公尺會很撐的戴黃帽,厲害的則是藍帽。愛偷懶的我(原來從小就愛偷懶...)上了幾次藍帽課就改到黃帽組悠哉過日子,之後每次上課就是聊天摸魚打混,反正只要期末考能游完50公尺成績就不會難看。雖然當時老師有教自由式,但是我怎麼游都不大會前進,『也許這就是像我這種厚胸脯人種的宿命-阻力太大游不動。』我這樣安慰自己,接下來幾次失敗的自由式嘗試更加深了我的想法,於是我放棄自由式,靠著一招半式闖泳池。 >_<

 游不好自由式成為深埋在我心中的一根小刺,熊熊想到還是會痛一下...。







 現在體能變好的我不想讓這件事成為我生命中的遺憾,我要在這個夏天把自由式給練好!

 

 

 現在的進度和心得: 游起來比較有速度感,比起剛開始游的時候手亂划一通都不大會前進,現在水感好了很多,划手感覺較紮實。原本換氣時身體的翻動太大,現在幅度比較小,高中體育老師曾經說過不必整個嘴巴露出水面就能夠換氣,當初以為是天方夜譚,其實是真的。我的左手比較笨,划手姿勢還需要再調整。一步一步在進步,真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