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鞋測】Brooks Pure Drift - 欲速則不達,累了就要休息。

 這個月真不是我的月。上個月因為老爸生病的關係,有一段時間沒有跑步,好不容易老爸病情比較穩定,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這個月底的明德水庫馬拉松,因為時間緊迫,我找到機會就拿來跑步,想把荒廢的肌力和心肺練回來。就在4月4日那天,我載老爸回新竹老家後,早上在附近跑了一小圈,很久沒有在白天出沒的我,在陽光照射下跑得有點兒累,5.38公里花了25分34秒,均速12.6 km/h,跑法仍是上一篇提到的前足跑法,穿上這雙Pure Drift用這樣的跑法腦袋才不會被震得七葷八素。

 傍晚,老爸老媽要到附近河堤散散步,我又換上運動服跑一下,結果,跑了兩公里後,在一個崎嶇石子路下坡,一個沒踏穩,ㄆㄧㄚ的一聲,左膝蓋傳來劇烈的疼痛感,我就再也跑不動,只能乖乖走路回家。



 我的診斷是左膝後側肌腱拉傷,可能是因為上個月休息太多天沒跑造成肌力退化,加上其實前足跑法也還沒跑過幾次,肌肉還沒準備好,而早上跑完肌肉仍在緊蹦沒彈性狀態又去跑步導致的。所以奉勸大家轉換跑法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肌肉(腱)拉傷的處理原則是RICE:休息 (Rest)、冰敷 (Ice packing)、局部加壓 (Compression)、以及抬高患處 (Elevation)。於是我戴上護膝,徹徹底底的休息了一個禮拜。休息中間當然會胡思亂想,想說也許我本來就不適合跑步?會不會以後就沒辦法跑步了?然而,時間是最好的藥,要相信當時間過去,傷也就好了。除了跑步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看看展覽、吃吃美食、看看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休息一個禮拜後,膝蓋比較不那麼痛,我開始我的復健之路,先從健身房跑步機慢慢跑,慢慢跑一個禮拜之後再逐漸增加速度。



 當狀況越來越好,不幸之神卻又找上門來。我感冒了...。感冒時該不該運動呢?我想起以前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是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李秉穎教授所寫的:運動流汗可加速感冒痊癒?,運動並不會讓感冒快點好,反而劇烈的運動有可能增加病毒擴散的機會。於是我又休息了幾天,當然,月底的明德水庫馬拉松我又棄賽了。這個月可真不是我的月啊。 Orz




最後再提醒大家:轉換跑法需要循序漸進。累了就要休息!因為,為了要變強,休息也是必要的。




--
<同場加映> Brooks的鞋蠻有設計感的,我很喜歡,平常沒跑步時拿來當走路鞋也蠻好看的。



五雙Brooks鞋一字排開,有點壯觀,穿起來是這種調調:







每雙鞋各有各的特色,可以依照衣服褲子顏色來做更換;另外,他們也有功能性的不同,Brooks Pure Project鞋款因為鞋底有透氣孔,適合出太陽的好天氣穿;下雨天我會穿上有防水透氣功能Gore-Tex薄膜的Brooks Ghost GTX;介於中間的陰天,我喜歡Brooks T7 Racer。 ^_^




慢跑客:
 艾瑞絲陳:Hope for the Best
 布魯斯:布魯斯在跑步
 老爹:享受跑步與騎車的快樂
 刺客ㄚ昌:輕鬆跑

BROOKS官網:www.brooks-running.com.tw
BROOKS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runnerbrooks
BROOKS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rooksrunning.tw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鞋測】Brooks Pure Drift - 極簡赤足一次滿足



 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鞋子是Brooks Pure Drift。這雙鞋是Brooks的Pure Project在今年新推出的鞋款,所謂的Pure Project是Brooks因應日漸流行的極簡赤足觀念在最近兩年所推出的計畫,他的口號是"Feel More with Less ",以聰明的設計結合輕量以及易彎折的材質讓每個步伐更自然,釋放你的腳。原來有四種鞋款,分別是競速取向最輕量的Pure Connect、支撐型適合一般及過度內旋的Pure Cadence、避震型適合一般及內旋不足的Pure Flow、以及適合越野跑的Pure Grit。然而,儘管以上這些鞋子輕量靈活,他們的前後鞋底高度落差仍然有4mm(赤腳跑當然是0mm,而一般慢跑鞋是12mm),稱作極簡鞋(Minimalist Shoes)。從這些鞋款去年受好評的情形可以看出跑者們越來越相信我們人類「天生就會跑」及他們對於解放雙腳的渴望。於是,今年Brooks順勢推出Pure Drift,這雙鞋可以是極簡鞋,也可以是真正零落差(Zero Drop)赤足鞋,經由一個小設計既能讓剛入門的跑者適應赤足跑,也能滿足重度的赤腳跑者。


外型功能介紹:
 






外型的線條及顏色好看與否跟每個人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係,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簡約風的設計跟各種顏色的褲子搭配起來都蠻好看的,尤其是牛仔褲,不跑步的時候也可以當潮鞋穿,哈。(隨盒還附送藍色鞋帶一雙,依個人喜好做替換)

身為Pure Project一員,經典的基本設計當然不會少:


繞過足背的鬆緊帶設計(Nav Band)會因應每個人腳的厚度不同有彈性變化,提供合腳性。


人體工學楦頭的設計,減少對腳部的拘束,Pure Drift的楦頭比起我以前穿的那雙Pure Connect要再大了一些,穿著時腳趾非常舒服。






Brooks以微彎的中底設計以及特殊的BioMoGo環保科技材質來提供更佳的避震性以及彈性,一般EVA材質中底在掩埋場要花1000年才能分解,BioGoMo靠生物分解只需要20年,不但環保,而且還比傳統S-257材質中底避震效果增加40%,回彈力增加22%,耐用度增加33%。而dna指的是Brooks神奇的智慧避震科技,這是以Brooks 所開發的專利化學聚合物所製成,當走路時或是腳部承受壓力較小時,會感覺到它所提供的柔軟度;當跑步時或是腳部承受壓力較大時,則會感覺到它所提供的支撐度、彈性以及力量回饋。(影片)


鞋跟的設計理與一般的慢跑鞋不同。我曾經看過它牌的設計是故意把鞋跟往後做延伸,好讓跑步腳跟著地時能有一個緩衝,但是這雙鞋的設計反而是鞋跟往前削,讓著地點往前移,減少腳從著地到離地的時間。官方資料是能夠使腳步轉換的時間減少10%






Toe Flex腳趾切割溝槽設計,在前掌中分割成三個功能區域,可以增加趾部靈活度及穩定性。先前的Pure Project鞋款是分兩塊,Pure Drift加碼分成三塊。



而Pure Drift本身也有幾個獨特的設計:




單邊鞋舌以及不對稱鞍部設計,目的是讓鞋子更服貼腳型,在腳彎曲更順暢。





最後介紹的是前言所提到的革命性的設計:裝上前後厚度不同的鞋墊時,鞋底前後落差為4mm ,是極簡鞋的設計,當拿掉鞋墊後,鞋底前後落差則是...登登! "Zero"!!,拿掉鞋墊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標準的赤足鞋。這個聰明的設計能夠讓穿慣一般慢跑鞋的跑者能夠慢慢先適應極簡鞋的4mm落差再進階至0落差的赤足鞋。極簡赤足一次滿足,真是不錯。




實際穿著

 實際穿著上,單邊鞋舌設計剛穿的時候有些不習慣,腳要歪一個角度塞進鞋裡,但幾次之後就得心應腳。這樣的設計加上不對稱鞍部設計讓人感覺到鞋子服貼於腳上,不會影響跑步時腳的彎曲,是個貼心的小改革。

 趾部空間超大,腳趾頭在裡頭可以舒服的自由活動。而在足弓位置的Nav Band鬆緊帶固定腳在鞋內的位置,讓腳雖然在這樣的大空間中卻不會因為加減速而前後滑動,減少腳底起水泡或是趾甲去碰撞鞋子前端造成淤青甚至是趾甲剝離的機會。

 透氣性也很好,不只是鞋面透氣,鞋底也有通風的孔洞,缺點是踩到淺淺的水窪襪子就濕了...。

 走動時可以感受到它的輕盈(它只有159克重)以及中底的靈活性。另外我還發現官方沒有特別介紹的對路面的高磨擦係數,在地板上滑動會有不小的阻力。然而,雖然中底的彎曲度很好,看似很軟,但是吸震效果卻不如預期,硬得像是貼著地面在走路,不過這也沒辦法,因為鞋底厚度只有8mm。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經驗,就是平常跑步跑到一半停下來上個廁所或補給,再接著跑的時候會感覺鞋底特別軟,而這雙鞋完全沒有這種情形,真的硬。

 因為它赤裸裸的硬鞋底,我花了不少功夫駕御它。先說明一下,我是把鞋墊給拿掉,直接體驗赤足鞋的設定。



 在此之前,我覺得我是個中足著地的跑者,即使不能稱做為中足著地,我認為我也應該算是重心轉移很順暢的後跟著地跑者。然而,這雙鞋讓我信心崩潰,由於它鞋跟處不像其他鞋子都有避震設計(是的,連競賽鞋T7 Racer都有水流避震設計),而且很薄,著地時地面迴饋的力道來得太快太直接讓人來不及處理,震得整個人很不舒服。好吧,我承認我重心轉移並沒有想像中順暢,多跑個幾次我應該能適應了吧?結果還是一樣,跑了一兩百公里後,每次著地還是讓人很不愉悅。那速度呢?當然是比T7 Racer慢,硬要衝還是可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跑完步都沒有開心的感覺。

 最後,我決定跟它拼了,既然足跟著地會不舒服,那我乾脆腳跟不著地,哼。


 
 我有點像是跳躍式的前進,靠小腿肌肉來吸收路面的回饋,這樣的動作對小腿肌來說是離心收縮,隔天一定鐵腿,想說就慢慢跑吧,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不勉強。出乎意料地,抓到出力的節奏後越跑越順,越跑越開心。我覺得自己好像武林高手,小說中的武林高手走路時不就是跟不著地嗎?而速度也沒有預期的慢,均速還超過12km/h呢。因為很開心,一次就跑了10公里。隔天小腿只有微酸,於是又連跑了兩三天。目前感覺還不錯,前足著地跑法看來是適應這雙鞋的關鍵,接下來兩個月我會繼續這樣跑下去,敬請期待。



--


**鞋子前方的Brooks勾勾Logo反光性極佳,穿起來很不低調。(羞)


慢跑客:
 艾瑞絲陳:Hope for the Best
 布魯斯:布魯斯在跑步
 老爹:享受跑步與騎車的快樂
 刺客ㄚ昌:輕鬆跑

BROOKS官網:www.brooks-running.com.tw
BROOKS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runnerbrooks
BROOKS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rooksrunning.tw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鞋測】Brooks T7 Racer - 磨耗篇

 這雙Brooks T7 Racer鞋測的最後一篇是要來看看它的耐磨性,這雙競賽取向的鞋子主打輕巧靈活,耐磨耐用性並不是它的重點。但是它究竟能夠使用多久呢?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樣好奇。

 在這三個月的使用下,我總共穿著它跑了452.2公里,平均速度在每小時12公里上下,出門路跑與跑跑步機的比例大約是2比1,而我的體重是61公斤。讓我們來看看操練後的照片:





這雙鞋的特殊水流紋鞋底設計很美,但是因為整個表面是平的,不像一般鞋子有顆粒設計,沒辦法看出初期磨損的情形。





側面照,這一圈圈的豆莢科技(Pod Tec)設計是用來讓腳容易彎曲以及讓腳可以穩定著地,從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圈圈的內緣還是很厚。



至於一般慢跑鞋最容易磨損的鞋跟處,我們可以很神奇的發現,竟然還能看到顆粒!





右腳最誇張,只有後外側稍微磨平了一些些。






而左腳因為國小很愛蹦蹦跳跳把腳給弄傷的緣故,跑起步來會拖,所以磨損就嚴重了許多。雖然表面已經磨平,但是從側面來看,剩下的厚度還有原來的3分之2多,要整個磨掉相信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俗話說的好,「有照片有真相」,這雙T7 Racer在452.2公里的使用後,這樣輕微的磨損真的很驚人。雖然說磨損情形跟跑步姿勢及體重有關聯,但是對於我這個Average man來說,這雙鞋是競賽訓練兩相宜。在現在稍微有些水準的慢跑鞋定價接近三千元甚至三千元以上的年代,這雙鞋是物超所值。







最後為這雙鞋做個簡單的總結:
 Brooks T7 Racer身為Brooks的競賽用鞋,輕量靈活不在話下,跑起來像是光腳一樣沒有負擔;鞋底有點薄,一開始可能會不習慣迅速自路面回傳的迴饋力道,但是在幾次穿著之後我們會自動調整步法,讓腳步更輕盈,速度也跟著變快;這迴饋力道在鞋前足的一圈圈豆莢排列調整後,平均分散在我們腳底,讓著地更穩定,這跟光腳或者是穿著硬底鞋那種直接的力道回傳是不同的,因此,我們不會因為它的輕量化薄底設計而提早造成肌肉疲乏,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是沒有問題的,這我親自證實過;另外,耐磨度雖然不是它的強項,但是經過我450公里的使用後輕微的磨損情形可以知道它的耐磨度並不如大家預期的那樣不堪,平常訓練時可以大方拿出來穿。如果說要有什麼缺點,我想是它的楦頭較窄,腳較寬較厚的跑友需要實際試穿看看,有人建議選擇大半號的尺寸,可以參考一下。



--
相關連結:

 【鞋測】Brooks T7 Racer - An Amazing Shoe
 【鞋測】Brooks T7 Racer - 全馬比賽篇


 慢跑客:
  艾瑞絲陳:Hope for the Best
  布魯斯:布魯斯在跑步
  老爹:享受跑步與騎車的快樂
  刺客ㄚ昌:輕鬆跑

 BROOKS官網:www.brooks-running.com.tw
 BROOKS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runnerbrooks
 BROOKS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rooksrunni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