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跑步】十八尖山花季路跑

 

 開始跑步已經有一年的時間,在這中間我不時有個念頭想回新竹中學跑一次十八尖山越野賽跑,想看看自己當年跑跑停停才完成的路線,現在體力變好之後跑起來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新竹市高級中學,傳統三大運動項目分別為:水上運動會、陸上運動會、18尖山越野賽跑,其中18尖山越野賽跑更是從日據時代,一直舉辦至今。校方規定高一男生需在38分內完成比賽,女生48分、高二男生36分、女生46分、高三男生35分、女生45分,凡不及格者一律補跑至及格為止,否則體育成績會被評為不及格,此嚴格的規定就是希望新竹高中的學生不僅書讀得的好,體力更是一級棒!

 後來消息靈通的正哥告知說我的心願被聽到了,給了我一個網址,我打開一看,哇賽,是梅竹後援會舉辦的十八尖山花季路跑活動,但是我最近跑得比較不勤,遲遲不敢報名參加,直到活動前幾天,看在天氣不錯的份上,加上還能現場報名,我還是決定去玩玩看。

 
 網站上的時間寫6:30,所以我們4:30就起床了,在校門口早餐店還不敢吃太多,點了個蔥蛋和熱豆漿應付一下。

 結果勒,六點半到了,操場上卻只有零零落落小貓十幾隻...。「大學生辦的活動還真是庸懶,該不會要等到人潮聚集多一點才開始吧?!」我和Daisy這樣猜測著。一直等到七點我們問了一名工作人員,天啊!八點十分競賽組出發,我們路跑組則是要八點二十五分才起跑,由於真的太久了,與其枯坐在這裡,不如先跑一圈活動活動。

 
 我們出發囉!

 
 
 十八尖山剛整理過,路面非常的平整和乾淨,而且車輛禁止進入,充滿花香和芬多精而沒有廢氣,跑起來非常舒服。

 
 回到會場終於像個比賽的樣子,人多了起來,看台上也坐了不少加油的觀眾,跑道上有很多跑者在熱身,仔細一看,還有蠻多熟悉的背心,像是大腳丫和警愛跑(警愛跑,還真的是很愛跑)。開跑前交大梅竹後援會會長帶做熱身操。

 
 因為已經跑過了一圈,開跑前我和Daisy還在想說等鳴槍後我們就往回跑,準備打道回府。

 
 兩個阿呆,鳴槍時還像是路人在看戲一樣。

 
 腳癢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再跑一圈。

 我今天還是用iPhone+miCoach來做跑步輔助和記錄,同樣是五分鐘報一次目前里程數。也許是GPS記錄點的密度太低,彎道會被截彎取直,也或許是在山中跑步收訊真的不好,聽到的數據都不是很優,均速大概只有11左右。到坡頂前我和一個背後寫著KSSH-xxx,應該是高雄中學畢業的大學生速度差不多,到下坡路段就被他給拉開,還記得高中跑這個爬坡段讓我上氣不接下氣又肚子痛,到了下坡段則是軟腳擔心隨時會跌倒撲街,更不用說最後的直線路段死拖活拖的拖進終點。我下坡真的不太行,又被一個大學生從後頭啪啪啪啪的超過去,不過他到最後的平路段就掛點了,拋錨停在路邊喘氣,這時候就要搬出一句名言來應景一下「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太衝動了。(搖頭)」

 回到終點時iPhone還沒報25分鐘的里程,我按下結束鍵,呼,24分半,當年可是超過30分鐘才跑完呢。 ^^

  
 證書上的記錄是5.5公里,但我不可能會這麼快啊,於是我用Google Maps規畫了一下,大概只有5-5.1公里,換算下來均速超過12 km/h。跑山路能有這樣的速度,算是有進步呢。 ^^

 過沒多久Daisy也回來了,現場提供好吃的炒新竹米粉和蘿蔔湯,我吃了好幾碗,不僅把這兩圈消耗的熱量都補了回來,還超過了非常非常多...。 XD

 現場充滿歡樂的氣氛,看到這麼多的大學生,開始回想起自己大學的宅男生活,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
 
 *這次的梅竹賽是交大舉辦的,這是交大的吉祥物-竹狐,超活潑的,它還會M字腿呢...。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跑步】富邦台北馬拉松-我的第二場半馬



 首先還是要感謝正哥幫忙報名事務,還幫我們ㄠ了一個衣保袋,熱心的正哥他自己沒參加這次的比賽,卻還是為大家奔走聯絡,甚至還挨家挨戶送號碼布及晶片。這種好男人已經快要絕種了,有未婚沒對象的女性朋友想要認識他的話,請留e-mail給我。

 好奇寶寶、喜歡嘗試新玩意的我,在某天把玩iPhone的時候發現一個Adidas提供的一個免費運動管理程式: miCoach,正式使用前要先用個人電腦上他們網站輸入自己的需求、一週運動的天數,比賽日期等等的數據,它會跑出一個個人化的訓練計畫,再用iPhone上網登錄就會自動下載那些訓練計畫。使用miCoach的好處是邊跑他會邊提醒你現在的速度是太快還是太慢,目前的訓練時間和距離也會透過耳機告訴你,是個很方便的工具程式。

 我以這次富邦台北馬拉松半馬為目標來做設定,因為上次太魯閣馬拉松我的半馬成績是兩小時零二分,所以我不貪心的設定比賽目標為兩小時內,也因為這個目標並不是太困難,所以訓練課程其實還蠻輕鬆的,一般訓練的時間加上暖身和緩和各五分鐘,最長的訓練也只有55分鐘,最短甚至只有30分鐘。我覺得讓我感到比較吃力的訓練是LSD課程,LSD要連續跑個一個半小時,對於沒什麼耐性的我是個大挑戰,還好因為距離台北馬拉松只剩一個月的時間,LSD只需要跑個兩次。 ^_^

 於是我沒再使用Garmin Edge305做心跳紀錄,而是改用速度來做強度控制,當然,如果iPhone能夠搭配心跳帶,具有紀錄偏執狂的我一定也會戴上心跳帶來做訓練。

 
 我原本裝手機的臂帶是Nike的這款臂帶,缺點是不防水,汗會滲過布讓手機濕掉,而且沒有插耳機的孔,不是很方便。

 
 於是我上網買了這個Griffin為iPhone 4設計的臂帶,不但改善了nike的缺點,而且前面透明的視窗更方便手機的操作。

 

 
 戴著iPhone跑個一兩次後,不耐操的原廠耳機碰到汗秀逗了,iPhone會一直不斷的轉入語音控制畫面,真是煩人。所以我再上網敗入了Philips的這款防汗耳機,配色是動感的橘色,隨盒附有三組不同大小形狀的耳塞套可做替換,還附了一個紅色孔袋收納耳機。實際使用還蠻fit的,不會因晃動而掉落。

 經過一個月的照表操課,終於來到了比賽。

 

 
 *我可愛的車友兼跑友們

 這次比賽報名人數總共有三萬多人,這麼多人擠在仁愛路上,慢了五分鐘出發的我需要不斷的超越才不會被拖慢速度,我記取上次比賽的教訓,不再那麼保守的跟了一陣子才超車,而是看到空隙就鑽,由於車道都擠滿了人,為了保持自己的速度前進,還不時需要在人行道和馬路間跳上跳下,加上幾計漂亮的側身閃人,『真是好身手!』『不敢當,不敢當。』我得意地自誇了起來。

 我設定miCoach每五分鐘回報目前的里程數,第一個五分鐘因為人擠人的關係稍微慢了一點,跑了九百八十幾公尺,但是很快就在下一個五分鐘把里程補了回來,接下來差不多就是以5:00/km的速度在前進,是個不會喘而且能左右張望看風景和路旁的加油團的強度,知道目前的配速讓我有一種安定感,不會手足無措。miCoach的GPS里程和大會的里程有一點點誤差,但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過大會10km處的官方記錄是00:51:51,平均配速是5:11/km,均速是11.6km/h。

 因為我從來沒有用12km/h的速度跑超過一個小時,不知道何時會開始疲乏,所以我邊跑邊盤算『嗯,剩下9.1公里,即使現在沒力了,速度掉到10km/h,我也還能在1:54:36完賽』『剩下8.1公里了,不錯喔,至少有1:53:36的成績』靠這樣替自己加油打氣。真正感覺到自己體力下滑大約是17公里折返之後,這時候陽光越來越強,氣溫也越來越高,我的速度則是越來越慢,只有慢慢被別人超越的份,出地下道的那段平路最煎熬,我期待每個轉角後就是終點卻落空。進入終點前石板路前我調整了一下呼吸和表情,用最幸福的微笑來享受眾人注目的這一刻。 ^_^

 完賽成績是1:47:44,均速是11.7 km/h (5:06/km),對於目前10公里均速只有12km/h左右的我已經是難能可貴的記錄,真是開心。 ^_^


 半程馬拉松分組排名: 252/3564 (7%), 總排名: 899/10696 (8.4%).

--
 
 *Daisy這次的成績在2:20左右,進步了十幾分鐘,終點前她還衝刺了很長一段距離,超越了好多人呢。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跑步】亞瑟士足測

 

 11/24跟小江和東神上台北亞瑟士旗艦店做足測,足測的方法和過程在小江的網誌上寫的很清楚,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靜態的資料我覺得蠻有參考的價值,它利用雷射來測量腳的一些數據,我的腳長是左239mm和右238mm,沒有大小腳的情形,這樣的腳長在同年齡男性中是非常短的,而鞋子的尺寸一般選擇比腳長再多個10~15mm,我現在穿的鞋子Size是255mm,是男鞋中很小的尺寸,再小就要找女款的了。至於楦頭,左腳的腳圍比右腳大了3mm,參考日本JIS男性用鞋尺寸表,右腳介於D/E之間,左腳則是尷尬的落在E到EE之間,我現在穿標準楦頭也沒有什麼不舒服,就暫時先這樣穿,以後也許可以試試2E的鞋子看看。其他足跟寬度、腳背高度、足弓高度、足跟傾斜度、和拇指傾斜度都和一般同年齡男性差不多,就是正常的意思,跟著大家穿一樣就好。

 動態的部份我覺得大家帶台數位相機,找個跑步機就可以自己做測量了,測量時的鞋子建議穿"避震型"或是平底的鞋款,從跑步機的正後方錄影,上傳電腦後可以用kmplayer做單格播放來定格腳踝內旋最大的時間點,擷取畫面後量測腳跟和小腿的夾角...。嗯,我竟然找不到足內旋程度用角度來判定的資料!?大部份網路資料還是會從你鞋子離開地面的情況來做判斷,可以參考亞瑟士的這個網頁,同樣的,你可以利用kmplayer的"單格播放"功能來做分析。為什麼我會建議大家自己錄影做分析呢?因為亞瑟士的足測只由一個定格畫面來做判斷,很容易有誤差,還是自己錄的多次連續畫面會比較準確。

 現在大家的知識水平比起從前要提升了不少,大家喜歡科學化以前土法鍊鋼的學問,像是單車的Fitting和跑步的足測,但是數字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做出來的結果僅僅是提供你一個方向,不要太拘泥在數字上,自己的感覺還是很重要的。 ^_^


 相關閱讀: 愛燦燦的部落格: 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慢跑鞋
      小江: 親身體驗`亞瑟士旗艦店~3D足型測量與動態分析



--
 嗯,從單車轉換到跑步之後,花錢少了很多很多‧‧‧。